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既异常美丽又神秘莫测。人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我国古代神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是出于人类对于星空的想象,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的结果,以满足大家的生产生活之需。
为了耕种,人们有必要了解季节和气候;为了出行,人们必须辨别方向;为了起居和休息,人们要掌握时间。而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于是,人们仰望星空,把对天象变化的观察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产生了人类最古老的科学——天文学。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中,开始观察和探究宇宙的奥秘。为了观测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相传黄帝设灵台,夏朝建清台,商代筑神台,至周代,周公下令在登封建测景台,以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问”。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司马迁《史记》中的《天官书》可称得上中国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司马迁之后,又出现了“汉代论天三家”:扬雄和桓谭先后提出“盖天说”和“浑天说”,蔡邕提出“宣夜说”。而张衡的《灵宪》和他研制的浑天仪,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成果之一。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祖冲之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影响深远。元代郭守敬完成的《授时历》,在元明两代使用了364年,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精密的历法,也是世界古代历法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
明代徐光启最早吸收西方先进天文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历法进行改革,完成了《崇祯历书》,使我国天文学汇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我国辉煌的古代天文学就此衰落,拉开了与世界的距离。
进入近代,我国天文学家在寻找先进天文之路上苦苦求索。以高鲁、余青松、张钰哲为代表的老一辈天文学家,为改变中国天文学的落后状况,孜孜求学、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使中国现代天文学开始起步。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928年中国第一个现代天文研究所诞生,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成为中国第一座国立现代天文台。先进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开启我国天文学的新局面。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先驱们仍坚持天文观测和研究,取得不俗成绩,使沉寂已久的中国天文学开始复苏。
新中国成立后,紫金山天文台获得新生。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相继成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国天文学全面复兴,建成了完整的现代化天文台站运行体系,并在人造卫星、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研究上取得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
1989年11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千里之眼”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天文观测由银河系的“河内”进入“河外”,由以测光为主进入光谱观测。这标志着我国天文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冲太空,开启了中国的奔月之旅。之后,我国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任务成功实施,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既定目标。
2015年12月,由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研制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始用“火眼金睛”探寻太空中尚未被人类发现的秘密。
2016年9月,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州的喀斯特洼地中落成,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当下的极限。
2023年3月,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首届科学年会在北京怀柔举行。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内,一个长20米、约有3层楼高的大型真空罐及其配套光学检测系统正在建造之中……
我国天文事业如同航天事业一样,在复兴、在追赶、在超越,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习所指出的: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和长远的深刻影响。
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天文学的发展历史,给予我们不少宝贵而深刻的启示。
长篇纪实文学《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全过程、全景式地记录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书写伟大时代,展示丰硕成果,盛赞天文伟业,歌颂时代英雄,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一部主题鲜明、题材独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第一部中国天文发展的文学通史。
天文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是为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前沿的科学。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这部通史式的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能为当今天文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而深刻的启示,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
环球app下载安装生产耐腐蚀泵,耐腐蚀真空泵,玻璃钢真空泵,厂家供应,型号齐全,耐腐蚀范围广、无衬层不脱落、节能效率高、运行可靠、环保节水、 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